在县衙为薛老爷办理手续的正是吴县令身边的赵师爷,他自是认得薛老爷的,见他来县里置产,便问道:“舍人是打算搬来县里住了吗?”

    薛老爷笑道:“犬子年后想要到县里于秀才的书院附学,家中老母亲不放心他在书院住,便要我在县里买下房子,阖家搬来县里。”

    当着赵师爷的面,薛老爷自然是不好说他是怕薛蟠自己住在书院再学坏了的,只得把原因推卸到老太太疼孙子不舍得这个理由上。索性老人家疼爱孙辈那是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的事,说出来也并不显得突兀。

    赵师爷闻言惊喜道:“我听县尊大人提起过,前番去薛秀才家里的时候遇见了舍人家的神童,那时候才刚在修习《三字经》呢,怎么这就要开始进书院学习正经的四书五经了吗?”

    因为吴县令对薛蟠很是夸赞了几句,赵师爷关心主家关心的事儿,见薛老爷提到了薛蟠要来县里进学,便忙问了出来。

    薛老爷强忍着夸耀薛蟠的心思,谦逊地道:“神童不敢当,犬子在背书上还是有几分天分的,如今蒙学都已学完,我不想耽误了孩子,便打算正式送他来进学了。”

    虽然薛老爷克制着不想炫耀,但是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开蒙所需的基本书,那也是万里无一的事儿了,赵师爷很是夸赞了薛蟠几句,又手脚麻利的给薛老爷办完了文书,期间那中人见薛老爷同县尊大人竟然熟识,吓得想要主动降价,被薛老爷笑笑摆手阻止了。

    那中人自然是千恩万谢,听闻薛老爷的孩子要来进学,又捡着好听的奉承话说了一大堆,不外乎都是“将来定是会金榜题名”这种的,虽然不过是中人的奉承话,却也听得薛老爷心花怒放。

    房子买好了,薛老爷带好了房契,也没在县里久留,便趁着天色还早赶回了薛家村。先去了薛璋家里把房契给了他,而后才回了家中跟老太太、太太讲了买房的事儿。

    听闻和薛璋家做了邻居,老太太自然是欢喜的,连薛宝钗听了都高兴,她之前正有些小伤心不能常去梅姐姐家玩了呢,这回左右邻里住着,岂不是能天天在一处学习玩耍了么。

    薛老爷给老太太讲了新宅子的布局,道:“蟠儿和宝钗也都大了,也该有自己的院子了,总不好一直在老太太这里住着。”

    老太太本来还很欢喜这么快就买到了合意的房子,但听到薛老爷说要把薛蟠从她屋子里面挪出去,脸上便有些不快的神情。

    薛太太见状便笑道:“老爷说的极是。尤其是蟠儿,他此番是要去进学的人,日后也会有同窗往来,若是被人知道还跟着老太太一起住,怕是要被同窗笑话的。”

    薛太太这一解释,老太太面上的神色稍缓,觑着老太太的神色,薛太太继续道:“我看东边的厢房正合适,不如一间给蟠儿,一间给宝钗,如何?”

    老太太的院子就在东面,薛太太这么安排,就让薛蟠和薛宝钗住的离老太太很近,老太太一听果然很高兴,便也不再纠结薛老爷要把薛蟠从她房里挪出去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搬家的事情就这么敲定了,既然薛蟠和薛宝钗都即将有自己独立的屋子,那么该给他们配齐的下人便也该考虑了,薛老爷很乖觉的把这事儿委托给了老太太处理:“还要老太太给他们兄妹两个掌掌眼,选些听话懂事的人才好。”

    这事儿老太太一力应承了下来,也让薛太太举荐合适的人,薛太太沉吟道:“蟠儿身边现如今只有晚晴一个大丫鬟,雀儿一个小丫头。按咱们家的定例,哥儿身边是四个大丫鬟,八个小丫鬟,只是蟠儿年幼还不需要使唤那么些人,便一直没给他配齐。此番去县里读书,也不需要这么些人伺候着,但只两个确实太简薄了些,不如给蟠儿配两个大丫鬟,两个小丫鬟,如何?”

    老太太点头道:“晚晴那丫头是个沉稳的,还叫她跟着蟠儿,做个主事的。我身边的雨晴也是个稳重不淘气的,叫她也去服侍蟠儿吧,小丫头的话……”

    老太太对小丫头们并不太熟悉,说到这儿便有些顿住了,薛太太看了眼老太太身边的白嬷嬷,便笑道:“老太太何必舍近求远,我记着白嬷嬷家的小孙女名叫惠儿的如今也已经六岁进府了吧?”

    白嬷嬷忙道:“才刚学完规矩呢,只怕伺候不好哥儿。”

    老太太却还是叫惠儿进来瞧了瞧,见这惠儿虽然才六岁,举止却没有淘气的样子,眼神也干净朴实,心里便很喜欢了,对白嬷嬷道:“我看惠儿很有你年轻时候的样子,规矩才学完也不怕,上面还有晚晴和雨晴她们两个教着呢,最重要的是心性好,稳重,不淘气。”

    白嬷嬷自然也是乐意自个儿的小孙女儿有个好前程的,见老太太很满意小孙女儿,白嬷嬷也高兴,忙替孙女儿应下了,还叮嘱她几句好好听两个姐姐的话,服侍哥儿务必要尽心之类的话。

    惠儿脆生生应下了,随后便收拾自己的东西去到薛蟠屋里同晚晴报道去了。